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团队 > 外语组 > 教学资源

文化品格目标:英语课程的重要发展


时间:2019-09-27    作者:    阅读:


文化品格目标:英语课程的重要发展
文/高洪德

我们会经常听到“语言和文化不可 分” “学语言就是学文化”的说法。这也是 以往的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所认同的 理念。新修订的普通髙中英语课程标准更 加重视文化学习,提出了 “文化品格”的概念, 把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作为学科核心素养 要素之一,进一步丰富了 “文化”在英语课 程中的内涵。本文拟就此谈谈初步的体会。
原课程标准“文化”目标再思考 实行了十多年的原英语课程标准中有 “文化意识”目标,界定为“文化知识、文 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如图1 所示),并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 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 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原课 程标准提出了文化意识具体目标——七级

目标(毕业要求)和八级目标(髙考要求), 共十六项内容。
与此同时,原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 要素也包含了一些文化意识和观念,把情 感态度界定为“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 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 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如图2所示), 在目标描述中提出了在英语交流中能理解 并尊重他人的情感,用英语简单介绍祖国 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有较强的祖国 意识和国际视野等。
从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目标的概念界 定和具体要求中,我们可以将原课程标准 梳理出几方面的价值取向。一个是突出跨 文化知识学习。在“文化意识”概念界定和 内容要求中,绝大多数内容指向跨文化知 识学习,涵盖了上述概念所界定的文化指
向的多个方面: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传 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 价值观念等。至于学习这些知识目的是什 么,学生需要从这些文化知识中感悟出什 么,行文中没有明确提示。另一种取向是 突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知,例如,原课 标提出“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 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了解英语国家中主 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 “了解英语国家 的主要宗教传统”等。在“文化意识”十六 项内容要求中,仅有一条要求“通过学习 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由此 可以看出,原课标所界定的文化学习主要 是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未能明确涉及借 助英语了解和学习多元文化内容,也未明 确涉及立足本族文化的多元文化互动。第 三种取向是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在概念内 涵方面交叉表述,例如“文化意识”中有“培 养世界意识”,“情感态度”中又有“国际 视野”等,同一范畴的概念分别描述,易造 成课程的价值定位以及课程实施和测评 难度加大。第四种取向是原课程标准在文 化、情感方面的要求对观念内化于心灵和 外化为行为两个重要方面未提出明确、具 体的要求。
原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和情 感态度的培养,重视英语课程的综合育人 功能,深刻影响并促进了十多年来的英语 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践,为课程改革的进一 步深化奠定了基础。众所周知,世界各国课 程标准的研制都有一个逐步深化和渐次 丰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某些基础概念
 
   
的内涵和外延都会在审时度势和吸收科研 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之更加成熟,并 趋于完善。我们有必要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高中课程标准涉及文化问题的内容修订。修订后课程标准的“文化品格”目 标初步分析
修订后的髙中英语课程标准继承了原 课程标准多方面的理念,并在原有基础上 调整了文化目标定位,表述了文化品格这一 核心素养要素的内涵:文化品格是指对中 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 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 文修养和行为取向。文化品格的培育有助 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 家国情怀,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化修 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如图3所示)。
文化品格有哪些具体表现?根据“英 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以文化品格 二级水平为例:
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在课堂等 现实情境中获取文化信息;具有足够的文 化知识为中外文化的差异提供可能的解释, 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在进行跨 文化交流时,能够注意到彼此之间的文化 差异,运用基本的交际策略;尊重和理解 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 和文化自信感悟中夕M尤秀文化的精神内涵, 理解和欣赏所学内容的语言美和意蕴美,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 并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品行;有传播中华 优秀文化的意识,能够运用简单的英语描

述中夕卜文化现象。
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单列出了文化 知识若干项,指出:“文化知识指中外文化 知识,是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理解文化 内涵,比较文化差异,汲取文化精华,塑造 文化品格的前提。掌握充分的中外文化知 识,将文化知识内化为价值观念并积极付 诸实践,有助于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和发展。”内容标准举例如下:
一一了解英美等国家的主要民俗; 对比中国主要民俗,尊重和包容文化的 多样性;
一一了解英美等国家主流体育运动, 感悟中外体育精神的共同诉求;
一一在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欣赏英语 语言表达形式(如韵律等)的美;
一一理解和欣赏部分英语优秀文学 作品(戏剧、诗歌、小说等);从作品 的意蕴美中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 观念启示;
一一运用中外典故和有代表性的文 化标志表达意义和态度,有效进行跨文 化沟通;
一一了解中国对夕卜经济、政治、文化的 积极影响,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 重要地位,树立中华文化自觉。
和原课程标准有关文化意识内容相比, 文化品格目标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文化品格不限于文化理解、跨 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而是指向全球化背 景下的公民素养。这一目标把外语课程置 于立德树人之大目标下,包括了情感态度、
理想信念、个人修养和行为方式等未来社 会需要的品格,既有各学科共有的育人目 标指向,又有外语学科跨文化学习的特色 育人途径。
第二,文化学习的内容不再仅以英语 国家文化的学习为目标,而是立足中国,面 向世界,把英语学习纳入“大语言学习”的 宏观范畴之中,将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联 手成为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世界上很多语言不只在一个国家使用,例 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像 英语这样广泛使用的语言,其文化内涵远 不仅限于一两个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修 订后的课程标准旨在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的角度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而不局限于 目的语国家。
第三,强调文化知识学习的功能和目 的,强调文化知识内化为人的身心素养。修 订后的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文 化知识内容标准十九项要求中,一般都强 调了解各种文化现象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强调感悟这些现象的精神诉求,学会做出 价值判断,并特别引导教师注重建立对具 有多元文化兼容特性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自 信,树立中华文化自觉,在此基础上,认同 和维护人类文明的均衡发展。
第四,阐明了文化品格发展的层次性 和相应的水平表现。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文化品格要素三个水平划分中,并不限于 体现文化知识量的变更与积累,更是感知、 比较、汲取、运用等水平的递增,反映了人 的品格锻造、能力发展的渐进规律。
“文化品格”目标的提出是英语课 程的重要发展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科核心素养 目标,并确定文化品格作为核心素养要素 之一,是一次深层次的课程变革和具有创 造性的重建。提出“文化品格”的概念,本 质上是对业内原来对“文化意识”和“跨 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概念的一个重要 超越,这个超越首先明确地体现在“品格”一语上,它意味着语言教育者在“做人“做 事”和健康身心等各个方面对受教育者应 有的全方位期待。长期以来,外语课程的 性质定位在人们心目中一直不甚清晰,主 要问题在于受到单纯“工具论”的影响,一 部分人认为,学习外语仅仅是为掌握一门 交际工具,从而获得一种谋生或谋职手段, 另一部分人则依据这样的观点而怀疑“是 否有必要要求所有中小学生都学外语”。 课程标准的修订,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外 语课程的性质和意义。以下侧重讨论文化 品格目标的提出如何发展了英语课程。
首先,我们讨论一下超越单纯“工具论” 的问题。外语学习不单纯是为掌握一种工 具。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是:基 础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是为学生用英 语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获 取其他学科知识创造必要的条件,也为他 们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古今中外的语言教育,都把人的品格培育 和教养目标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例如孔子 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机 爱众,而亲仁。”这些指的是信念与德育, 接下来才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 个文里面包含着语言教育内容,他明确地 道出了语言教育与人的整体成长的正确关 系。再如西欧15—16世纪拉丁语教学目标 包括了发展智力,培养古代雄辩家式的人 物,领悟基本哲学概念,并用以认识世界。 我国以往的教学大纲也重视外语课程的育 人功能。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既不是 要融入英语国家社会,也不单纯为未来能 和外国人开展交流打下基础,而是要获得 全球化背景下人的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力。一个具有文化自信的负责任的大国,不 应仅仅从实用和功利角度选择课程内容。 外语是全球化时代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 但同时要看到外语学习的综合效益。
其次,学习文化不是单纯学习文化知 识。英语课程中的文化学习是在发展英语 语言能力的同时,对多元文化形成审辨性 认知,加深对多元世界的理解,对世界格 局和发展态势形成开放、包容和分析的态 度,进一步学习和品鉴祖国文化,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更好地适应世界 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潮流 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广泛、持续地接触其 他文化以及开展中外文化比较与鉴赏,有 助于他们深刻体验有多种途径可以到达真、 善、美的境界,例如课标要求的“学习和借 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感悟中外体育 精神的共同诉求” “在学习活动中观察和 赏析语篇包含的审美元素”等,有助于他 们把多样的文化因素,尤其是优秀的文化 元素融于原来的品格之中并生成新的文化 品格。学习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与时代 相适应的文化品格。
第三,英语课程中文化学习不单纯 是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英语的确是当 今世界广泛使用的语言。但正如Patric R. Moran (2001)所说“一种语言,多种文化” 现象,英语是在多个国家使用的语言,因 而包含了多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学习这 类语言就是学习多元文化,获得不同的文 化体验,而非一两个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 和风土人情。并且,英语课程也存在通过 英语学习中国文化的问题,存在中外文化 的比较和鉴赏问题。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伴 生性,一门外语的引入会自然引入外国文 化,会不可避免地挤占本土文化空间,使年 轻一代减少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亲和力。上 世纪末发生在日本的外语教育辩论,有的 学者曾建议在英语的运用上注意它的双向 性,注意运用英语宣传和介绍日本传统文 化,使英语也成为本国文化生存和发展的 工具。这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有启发意义。 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确立文化品格目标,更 新文化知识角度,就是在理性对待外语学 习中外文化学习问题。
第四,文化品格目标实现了与《中国学 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有机对接。 研究一下该框架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会发 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对其充分的 对接和担当,其中文化品格对接了六个核
心素养中的很多内容。例如“人文底蕴”素 养: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 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 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 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再如“健康 生活”素养的要点之一 “健全人格”:具有 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軔乐观等; 还有“责任担当”素养:学生在处理与社会、 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 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也许有人会问,其他学科,例如语文、 思想政治、历史等,也能担当文化品格培养 的责任,外语课程培养的文化品格有何特 定性?依笔者所见,外语课程的独特贡献 在于通过双语互动机制领悟多元文化,从 英语作为一种广泛使用语言的基准上理解 包括英美文化在内的世界多元文化的异同, 从东西方用语表征多样化的角度加深对科 学概念的理解,加深对中国文化丰富内涵 的认识,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 形成“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意识和能力, 培养未来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贡献力。
文化品格目标对英语课程实施的 启示
当我们从核心素养出发,从文化品格 目标的深刻内涵出发回视外语教育的价值 和外语课程的意义的时候,就会发现英语 课程实施有再建构的必要。
首先,应进一步强化并一以贯之地坚 持英语课程的育人方向。正如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 球共同利益”的教育转变?》(2015)序言 部分指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 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 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这个报告的 人文主义教育观以及我国关于深化课程改 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使我 们感到有必要经常反思培养什么人、怎样 培养人这样的大问题,使英语教育工作者 感到有必要经常思考英语学科如何能成为 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助力学科,而不是单
 
   
纯教会一种工具的途径。我国英语课程的 育人价值通过本次课程标准修订较为全 面、清晰地阐发出来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 能,贵在把价值观念内化于心灵,外化为 行为,始终不渝地坚持育人方向,反对各种 各样的急功近利,当下尤其应抵御那些质 疑普及外语教育的意义、贬低英语课程价 值的杂音,也应反对矮化英语教学目标、 教学围着考试“指挥棒”转的极端倾向。其次,课程内容与资源应有利于学生 文化品格的发展。核心素养目标的教育观 对课程的要求是:课程内容要与学习者相 关,和学生有亲近感;要涉及人发展的各个 方面发展,创造精神归属感;要发展个人身 份意识,鼓励自尊、自信。英语课程应提升 教学内容的育人含量。就课程内容而言,文 化品格目标提醒我们注意以下几个方向: 一一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和
意义;
一一拓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比较和 鉴赏不同文化价值;
一一反映中外文化活动精神的共同 诉求;
一一传播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
一一通过作品的意蕴美带给学生积 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启示;
一一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教材所提供的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文化品格目标提示我们,当英语教材强调 “话题” “交际” “真实”和“实用”时,应 思考是否照顾到了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对文 化品格的影响,是否能以有意思、有意义的 内容为引领,以内涵深刻、文质兼美的资 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 鉴赏能力。课程资源应摆脱那些单纯生存 式的英语、单纯传递外国文化知识的文本, 或时效性太强的语篇,适当增加经典文学 作品比重和有利于深刻认识中华优秀文化 的内容。
第三,创建“文化”含量髙的课堂。就 课程实施方式而言,核心素养及其文化品 格目标要求教师树立语言教学与文化学习
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意识,引导学生通 过探索、体验、比较等多种方式学习语言 知识和中外文化知识,注意语言知识、技能 和策略的整合性学习和运用,注意将文化 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 知、行为和品格。课堂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 和发展的地方因此课堂应富有文化含量。 概括文化品格培养有关要求,以下课堂教 学路径应该得到重视:
一一教学目标体现髙阶认知,通过设 计开放性任务,鼓励独立思考;
一一关注个体差异,包容不同观点, 培育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一一重视在语境中、在语言学习活动 中学习语言和文化;
一一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比较、分析 和鉴赏,理解文化异同,树立世界意识; 一一帮助学生理解和审辨分析教材 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一一针对中外传统节日内容,引导学 生正确对待不同文化,防止盲目效仿;
一一根据需要设置中外文化鉴赏的拓 展课程,进行文化专题教育。
提到这些,有必要反思这些年来学校 某些英语学习活动的育人效益,特别是一 些盲目设置的情境和活动,如不加解释、 不予引领盲目模仿圣诞节、万圣节等,致使 学生年轻心灵里挤入了过多西方文化基因, 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养具有文 化自信的国民的影响是负面的。
结语
普通髙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预示着 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文化品格目标的提 出显著提升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是我 国英语、外语课程的重要发展。核心素养 概念是发展的,文化品格也会随着社会前 进不断丰富其内涵。限于本文主题,未能 就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展开讨论,但是 笔者承认打好语言知识和技能基础的重要 性,认可我国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英语 教学方法。本文讨论的是学外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外语教育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植根中国的优秀教育传统,适当吸收国外研究成果,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视野、能用外语交流并讲好中国故事的未来祖国建设者。
参考文献
Anthony J. Liddicoat and Angela Scarino. (2013). Intercultural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ley- Blackwell.
Patric R. Moren. (2015).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UNESCO.(2015). Re 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 http://unesdoc.unesco.org/ images/0023/002325/232555e.pdf, 2016-12-17.
韩宝成.关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思 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300-302.
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王克菲等.国外外语教育研究[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王宗炎.自我认识与跨文化交际[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6.
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 社, 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 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学生 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EB/ OL]. http://blog.sina.com.cn/s/ blog_6f034fc30102wmkv.html, 2016- 09-13.
高洪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英语特级教师。亚美欧教育研究 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 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培计 划”专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修订组核心成员。
2017.1英语学习(教师版)
http://www.cnki.net
 


版权属于:怀铁一中  设计维护:怀铁一中信息中心
学校联系电话:0745-2788218
湘ICP备05012886号   湘教QS7-201306-001563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